close

px_fmch3157331701.jpg

 

 

 故事的主軸於是點明:每個人的生命中,都有這樣一位飛行員。給予自己生命中的幻想成就願望,不論自己所處環境如何,只要能坦然面對自己,一切都將明朗。那,飛行員又在片中如何定義呢?

 男主角巳州本來以為媽媽是他的飛行員,然而到最後方知,其實堅定守著自己的父親才是飛行員,最後那句:我來吧。便幫兒子提走行李的轉換情緒,實為動人表演;而他自己,更成為多位角色的飛行員:父親,女主角小郁,音樂老師。因為天才總令人矚目,跌起落下自然有更大影響力,那是無可厚非。

 然而,主軸說完了,問題於是產出:不包含在主軸內的,我們稱作支線,用以輔助主軸精彩度,然而女主角卻在支線之中。喔,不只女主角,該說除了上段提到的人物,其餘都只是支線。以沒有材料卻又需要材料的主軸說故事,自然不會有好段子。
 
 首先,飛行員這個想法,本就來自女主角小郁,而小郁除了自身舞蹈需要巳州的音樂之外,絲毫不需要所謂的"飛行員",那麼唯有相扶相持一途了,,幾場感情戲卻又在純愛拍攝手法中,處理得糟糕至極,演變到最後,竟然拿掉女主角也毫不妨礙劇情。應該說,拿掉支線本來就沒有問題,但她們應該成為支線嗎?

 意圖十分強大,是國片一貫的特色,然而手法虎頭蛇尾,卻也同上。以牧神的故事暗喻感情與失聰之事,即便有其巧思,卻因過於表面而分散了劇情張力,且男女主角不論從個性到相愛,設定本就十分勉強。如此一來贅戲增加便不可免,即使高捷的表現相對稱職,卻也因為不夠亮眼而遭其它部份拉下,黃國倫的嘻笑怒罵更顯可有可無,讓誰擔任都並無懸念。

 然而此本應都是加分的部份-在主軸清楚完整的電影來說。實在可惜。



 
 總之,這部電影的大意實在是再反求諸己不過-迷失方向的它,本來就需要一個飛行員。

 

 

耕宇 2010/12/17 02:51AM (卻也不失為,實驗性質的體驗)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耕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